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也是是近年来险资权益投资政策的重要调整,核心目标是通过释放长期资金潜力,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其中,偿付能力在150%-250%的险企,权益比例上限从25%升至30%。这一调整通过简化档位、放宽比例,直接扩大险资入市空间。截至2025年2月,保险业资产总额36.88万亿元,若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高5%,理论可释放增量资金约1.6万亿元。但实际配置节奏可能受险企风险偏好和偿付能力约束,预计短期流入规模在千亿级别,中长期逐步释放。
谈及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方正富邦基金经理吴昊表示,资金运用方面:该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进行了上调,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空间,使其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中,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可通过这一途径改善收益率,缓解 “资产荒” 压力,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同时,《通知》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拓展长期投资赛道,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
此外,放宽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的比例监管,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简化了管理要求,助力险企优化养老保险产品结构,提升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行业竞争方面:大型保险公司由于资金实力雄厚、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这一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而中小保险公司则需要在风险控制和投资能力上不断提升,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和市场竞争环境。
总的来说,这一通知是对保险行业的一次赋能:既为险资运用打开新空间,缓解收益压力,又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增强行业社会价值;对上市保险公司来说,短期可提升权益配置弹性、改善业绩预期,长期则需在风险控制与战略布局中寻找平衡,借力政策东风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释放了监管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信号,短期内对市场情绪形成支撑。
险资偏好低估值、高股息及政策导向领域,其中保险资金负债端成本刚性,电力、银行等高股息板块仍是底仓配置重点,政策明确引导险资支持“新质生产力”,半导体、AI、新能源等成长赛道或获增量资金倾斜。
风险提示:投研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或未来投向保证。观点具有时效性。
热点资讯
2025-04-17 星期四
资讯持续更新中